“抑欲”方能“自清”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:陈杏
●哲人说:“人生需要一把剪刀,合理正确剪裁,方可裁出美丽的生活。”及时修剪掉不合理、不健康、不切实际的欲望,才能摆脱枷锁、轻装上阵,才能以淡定洒脱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沉浮起落。
清代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,但他从不在人前提及此好,赴外地巡视更是三缄其口,丝毫不吐露个人喜好,以防宵小之徒投其所好。一次,有位下属献给他一本宋拓名碑帖,冯志圻原封不动退回,有人劝他打开看看也无妨。冯志圻说,“这种古物乃稀世珍宝,我一旦打开,就会爱不释手,欲罢不能,正中送帖人下怀;我不打开,就在心里把它想象成一件赝品,自然也就不会做出违背朝廷规则的事情来。”
对于欲望,冯志圻并没有谈“欲”色变、退避三舍,而是清醒地认识到欲望是人之本能,正确认识欲望才能把控欲望,因自知难敌心头之好的诱惑,便毅然选择“封其心眼,断其诱惑”,以守住自己的清廉本色。控制欲望而不使其成为自身的弱点,懂得拒绝而不被潜在的危险所累,这既是一种敢于自我对话、自我挑战的魄力,更是一种对欲望和权力心存敬畏的大境界。
“富贵有极,人当知足。”这句记载在《资治通鉴》中的朴素话语,折射出古人控制欲望的自觉意识。欲望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,若被束以理性的框架中便能将其转为强大的内生动力,若不加控制任其疯长便会成为“洪水猛兽”。因此,和欲望的较量也是同自我的博弈,正当而积极的欲望指引人追求幸福、走向成功,但若欲望膨胀,失去控制,就会迷失本性,丧失原则,最终在形形色色的诱惑和糖衣炮弹的进攻中难以自持,坠入泥潭。
“蚁穴失察必崩大坝,小贿不拒定成巨贪。”贪欲的缺口一旦打开,便如同洪水泄闸,邪念不加遏制,便会疯狂膨胀;权力不加禁锢,则会恣意妄为。
明朝张瀚在初任御史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时,王廷相讲述了一桩见闻:一天乘轿进城,刚好下大雨,一轿夫穿了双新鞋,从灰厂到长安街时,这个轿夫还小心地择地而行,怕弄脏了新鞋。进城后泥泞渐多,轿夫一不小心,踩进了泥水中,之后便“不复顾惜”了。王廷相说:“居身之道,亦犹是耳,倘一失足,将无所不至矣!”张瀚听罢,“退而佩服公言,终生不敢忘”。廉洁为官的张瀚,建树颇多,名留青史。
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双象征欲望的“新鞋”,坚守初心、恪守清白是处世为人的本色,最初的欲望有底线、有边界,容不得半点污染;倘一失足,欲望被“泥泞”玷污,便听之任之、自生自灭,初心再难“自清”。“纵贪欲如落水,不用吹灰之力,终成灭顶之灾。”揆诸现实,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难能守住“抑欲”的第一道防线,如同故事中的轿夫,一步之错踏入贪婪的泥淖,而一旦贪欲之门露出裂缝,各种邪念便汹涌而来。翻看不少落马贪官的忏悔书,不难发现,初踏仕途,他们也都心存敬畏之心,而随着时间的流逝,心中贪欲的“种子”开始萌芽,初心渐渐偏离正确的方向,丧失对权力的敬畏,最终心中贪欲如陷入泥水中的“脏鞋”,污浊不堪,难以自拔。
哲人说:“人生需要一把剪刀,合理正确剪裁,方可裁出美丽的生活。”及时修剪掉不合理、不健康、不切实际的欲望,才能摆脱枷锁、轻装上阵,才能以淡定洒脱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沉浮起落。“土能浊河,而不能浊海;风能拔木,而不能拔山。”党员干部要有如山般自我克制的定力,要有如海般自我净化的能力,秉持初心,涵养清气,自觉将欲望转化为追求“大我”的不竭动力。(陈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