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诏江沿村流淌,宛如一条碧带串起青翠的山色、簇新的民居、整洁的村道……这是位于新昌县沙溪镇东北部的一座古村——唐家坪的美丽村景。除了秀丽的山村风光,唐家坪村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传统村落,陈姓族人在此地聚居数百年,并代代传承着“忠孝廉悌,修身正己”的祖训,廉洁文化积淀至深。
新昌县沙溪镇唐家坪村全景
据传,唐家坪村最早的一批村民多为唐姓,因此取名为“唐家坪”村。明朝中叶,东园陈氏大量迁居到唐家坪,并逐渐成为村中第一大姓,约占全村总户数的96%。东园陈氏主要源自明朝铮臣陈孝柯一脉。
陈孝柯(1398—1471),字希贤,号吉庵,新昌前山根人,系东园陈氏第十七世祖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6),陈孝柯中举人,在锦衣卫经历司任经历,是一位办事认真、敢说公话的正直官员。明天顺中期,锦衣卫执掌卫事指挥门达弄权,在朝中拉帮结派,胡作非为,常用酷刑打击镇压谏言的清流。官员们视门达为虎狼,敢怒而不敢言,唯有陈孝柯敢与之抗衡。门达制琵琶穿骨刑具,以刑讯逼供,陈孝柯多次出面阻拦,门达才不能滥施酷刑。大学士李贤为此称赞道:“此刑酷甚,炮烙多炽无辜,幸公居政府而为裁之”,并借势上述朝廷免除此项酷刑。
陈孝柯画像
陈孝柯不仅为人正直,为官更是清廉自守,颇有德绩。明英宗朱祁镇策动夺门之变后,冤杀于谦、范广等忠臣,重用门达、逯杲等奸佞,致使朝局动乱,民间又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,其中尤以福建地带暴乱流寇最为猖獗。门达借机排挤陈孝柯出京,遣其赴福建尤溪县平定起义。《尤溪县志》记载,孝柯公赴任三月造反平息,采取仁政之策,创保甲,赈孤贫,课农桑,兴教育,宽赋税,惩贪腐,重建家园,迅速恢复生产生活。当地百姓为感其德,纷纷自发为其立祀肖像,现在尤溪县内仍存有陈孝柯的立身塑像。
陈孝柯的故事在家乡新昌也广为流传,陈氏后人为彰其德,还在唐家坪村修建“陈氏公祠”,并结合时代背景和族内实际情况撰写“陈氏12条家训”,全文共8000字。因其意取明显,语言直朴,内容全面,说理透彻,陈氏家训还被纳入新昌优秀家规家训汇编文集《民德归厚》中。
新昌优秀家训汇编《民德归厚》 2015年6月,唐家坪村在文化礼堂改建过程中,邀请乡贤陈雪苗老人整辑宗谱,将近8000字的陈氏家训经提炼浓缩成84个字,并提炼家训小故事,供村民学习。重修后的12条家训,每条仅7字,分别从爱国、孝悌、廉洁、和睦、友善、尚学、勤劳、谨慎、节俭等方面教育后人,短小精悍,易记易传。
陈氏后人驻足观看“陈氏公祠”家训墙
“竭忠敬以供王事、敦孝友以尽人伦、睦宗族以安先志……”这些家训家规挂在墙上,记在村民心里,力行在祖孙儿辈的日常生活中。每天茶余饭后,唐家坪村文化长廊上的家训总能吸引不少村民驻足凝视,这些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的“墙头文化”已成为唐家坪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劳作之后,空闲之余,经常走在小道上,看看这些小故事,聊聊自家的家风,谈谈村里发生的大事。日久天长,唐家坪村的清白家规家训文化如绵绵细雨,润物无声,潜移默化地引导后人秉承先贤正直、高洁的遗风,端正做人、干净做事。
村中老人向子孙后代诉说陈氏家训
东园陈氏举行祭祖诵家训仪式 家风正则民风淳、民风淳则政风清。在好家风的润泽下,近年来,唐家坪村以清廉村居建设为契机,围绕班子清廉、干部清正、村务清爽、干群和合的“三清一和”目标,不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方式,提升乡村治理能力,促使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在唐家坪徐徐绘就。“亲清”村风和美丽村景还吸引了800余万元民间投资,成功打造沙溪峡谷漂流。如今,一溪清流不仅是唐家坪的拳头旅游项目,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,更成为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清廉村居建设典型缩影。
沙溪峡谷漂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