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松劲挺迎风立 观海听澜凭风起
来源: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
发布人:朱晓霞  发布时间:2023-10-26   浏览次数:10

在临海市巾山脚下的天宁路上,观澜书院静静地讲述着一名生于临海、长于临海的革命者的生平故事。王观澜,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的领导人之一,始终保持着“要与民间验辛苦”的清正务实,被毛泽东誉为“党内最懂农民问题的人”。2022年5月,观澜书院对外开放,与戚公祠、郭凤韶故居、公平秤亭等清廉坐标共同串联起“台州府城·廉洁文化”观览线。

1.jpg

观澜书院外景

  观澜书院总面积达1800平方米,是一家融合红色文化和廉洁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,浮雕展板,静谧四周,书籍百万,共同讲述着王观澜勤廉清明、担当务实的一生。

2.jpg

王观澜铜像

  踏入书院,一组伫立在庭院正中的铜像初映眼帘,还原了王观澜在临海开展农村农业问题调研的场景。1956年春,时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的王观澜到临海后,直奔农田水利,下乡调查、访贫问苦,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给当地干群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3.png

观澜书院内部场景

  沿着旋转楼梯向下,进入书院的核心展区,共分“家乡临海、苏联、中央苏区、长征、陕甘宁边区、革命情谊、最懂农业问题的人”7个板块,详细介绍了王观澜在不同时期的经历。在临海“六师”念书的日子里,王观澜深深地感受到穷苦百姓的艰难,当时学校教员良莠不齐,人事制度黑暗,学阀学棍当道,也使得他对地方劣绅、贪官污吏产生了极大的痛恨。他创办了校刊《绿丝》,出壁报、搞演讲,传播新思想,播下了反帝反军阀官僚的革命火种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4.jpg

中央苏区篇章

  1934年5月,由于国民党包围圈的紧缩,苏区粮食供应日趋困难,王观澜立即率队奔赴各地开展征粮工作。期间,他整顿区乡苏维埃领导机构,严肃惩处个别贪污公粮的干部,震慑腐败分子,纯洁长征队伍,重辟高产粮区,圆满完成征粮任务,展现出“铁面无私”的清廉底色。

  

  

5.png

革命情谊篇章

  新中国成立后,王观澜主要负责农业农村工作。他开展了几十年这方面工作,对农民的感情很深。当他知道“三风”泛滥使群众吃不饱饭,甚至造成更严重的恶果时,便提笔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信,如实地反映了他所知道的一些地区出现的严重情况,严肃地批评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,提出共产党员要讲真话,“浮夸是万恶之源,欺骗是害人之本”。毛泽东听取了他的意见,对他的信表示感谢。不久,调查研究之风在全党兴起。

  

6.jpg

革命伉俪王观澜、徐明清夫妇铜像

  王观澜一生中遭受了三次“”倾主义者的打击迫害。值得庆幸的是,在这场斗争中,王观澜凭着过硬的工作表现、自律自洁的品质和对党绝对忠诚的底气,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同志们的有力支持。毛泽东曾表示:“观澜如果不是好同志,党内就没有好同志了。”

7.jpg

红色影院

在观澜书院内部,设有清廉体验室、红色影院等多样化互动体验场景,针对党员干部、家属、群众,开辟不同的互动答题区域,让参观者在潜移默化间深植廉情廉意。

  

  

8.jpg

工作人员在观澜书院一楼向参观者介绍廉洁文化云地图

青松寒不落,碧海阔愈澄。观澜书院将“红廉”思想巧妙融合,谱写“以红育廉 立心铸魂”的清风诗篇,自开馆以来,接待干部群众近万人,王观澜艰苦朴素、服务人民的清廉故事深深镌刻在群众心中,永久传颂,正激励着一代代人砥砺前行。